2024
十月

21

337

【世界主教会议系列】| 首席地位与同道偕行:为使教会成为一个,我们能放弃什么?

1231231

世界主教会议顾问及教会学教授维塔利神父在第四场神学-牧灵论坛上发言,指出“正在进行的同道偕行的进程为教会提供了新而原始的首席地位”,符合教会作为教会共融的模式。

据梵蒂冈新闻网报道,10月16日,在罗马耶稣会总院举行的神学-牧灵论坛中,谈到一个议题,关于深入研究罗马主教的权力与世界主教会议相互关系的几个方面。罗马主教“对主教们和信友群众,是一个永久性的、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”(《教会宪章》23号),世界主教会议则是保禄六世于1965年建立的机制。

从政教合一到教宗首席地位

宗座额我略大学教会学教授、世界主教会议顾问维塔利(Dario Vitali)神父论述了在同道偕行、集体领导、首席地位的循环动态中的伯多禄牧职这个主题。他讲解了这个关系在教会3千年行程中的历史演变,分3个阶段:第一阶段,可谓没有首席地位的同道偕行;第二阶段,在拉丁教会中不存在同道偕行;第三阶段,“期望同道偕行和首席地位”共存。

维塔利神父说,在教会内基于“教会共融”的思想,第一个千年的教会所明认的首席地位并不是罗马主教,而是罗马教会。这是由于这个教会历史悠久、伯多禄和保禄在那里殉道、忠于宗徒的教导,于是罗马圣座被认为对解决冲突有最终的话语权。大公会议则是同道偕行的典范,是整个教会可见性的表达。事实上,“那时召集大公会议的是皇帝,而不是教宗,因为皇帝是信仰基督的人民的领袖”。

对于当时在西方政教合一的极端结果,罗马圣座作出反应,大力修改教会的模式,依据基督赋予伯多禄的使命,要求具有普世领导的角色。于是,首席地位便从罗马教会过渡到罗马教宗。罗马主教拥有对所有教会的管辖权,教会不再是“教会的共融”。

薄弱的集体领导

维塔利神父继续表示,藉著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提出了集体领导的问题,一方面强调罗马教宗首席地位的价值和性质,以及教宗不可错的训导权;另一方面,对有意公开且明确宣布关于主教的信理予以肯定。不过,“大公会议后仍是普世教会的模式,而且也未实行集体领导”,这说明所提出的“是一种薄弱的集体领导观念,是情感上的集体领导”。

地方教会是“一个和唯一的”公教会

维塔利神父认为,“正在进行的同道偕行的进程为教会提供了新而原始的首席地位”,符合教会作为教会共融的模式。罗马主教作为教会合一的原则,号召所有教会参与同道偕行的行动。罗马地方教会的主教以其所有的独特性为教会的合一服务,他是教会共融的保证人。

维塔利神父表示,这种解读忠实于大公会议对公教信仰的理解,即“在教会的共相交融之下,也有个别的教会合法存在,拥有其独特的传统,不过要让伯多禄圣座的首席权得以保全,并主持整个的爱德公会(十一),卫护合法的差别性,同时监督各种特殊事物,务使不仅不损害统一,反而有利于统一”(《教会宪章》13号)。

为使教会成为一个,我们能放弃什么?

在这次论坛的参与者的提问中,有人提出,如何解决这个大公运动的问题,如古代教会的大公会议所言,继续使罗马主教担任最终作决定的角色?维塔利神父也以一个提问作为答复:“为使教会成为一个,我们能放弃什么?”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